電磁誘導尺的測速定位技術基于電磁感應原理,通過檢測感應電動勢的幅值和相位,實現對移動機車位置和速度的實時獲取,是一種近距非接觸式的測速定位技根據系統接收和發射設備安裝的位置不同,基于電磁誘導尺的測速定位系統可分為車載檢測和地面檢測兩種方式。基于電磁誘導尺的車載測速定位系統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地面激磁部分和車載感應信號處理部分。地面激磁部分用于發射高頻振蕩信號,設備主要包括激磁驅動電路和地面鋪設的電磁誘導尺電纜;感應信號處理部分則將接收到的感應信號轉換為機車的速度和位置信息,主要包括接收線圈組、信號處理電路、顯示通信設備等。






國外感應環線(電磁誘導尺)技術的研究起步較早,現在已經有了一些比較成熟的應用。日本的HSST磁浮列車系統正是通過感應環線(電磁誘導尺)技術來實現列車定位和車地通信。HSST列車軌道中央鋪設內有交叉感應環線(電磁誘導尺)(用于速度檢測)的模式帶(類似扁平電纜),列車通過車載的3個感應器(天線)接收地面感應環線(電磁誘導尺)內的信息,再將這3個信息組合即可計算出列車的速度。線路中央鋪設的模式帶中不僅有用于速度檢測的交叉感應線,還包括ATCTD (列車占用檢查)、ATO通信用的感應環線。
指示燈的信號是通過在現場的每個倉旁邊裝一個或多個接近開關(或限位開關)得到的。當小車經過倉位處的接近開關或限位開關時,開關感應到一個信號,送給中控室,從而對應倉的指示燈亮,操作人員就知道小車到達了目標倉,即按停止按扭進行卸料,當中控室的料位信號指示倉滿后操作人員控制小車繼續向左或向右運行,直到到達對應的目標倉,信號燈亮后再停下來布料,以此達到換倉的目的。